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访谈 > 正文

今年小麦有望实现"三增" 收购准备基本就绪

        2021-05-1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夏收在即,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十分重要。为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从今年初就着手谋划,加强分析研判,调查了解形势。安徽、湖北、四川等主产省加快腾仓并库,由往年的“粮等仓”转为“仓等粮”。为了确保全国夏粮收购平稳有序,国家相关部门将坚持夏粮收购市场全过程监管、全覆盖督导,并严肃查处粮食收购违法违规行为。

  5月下旬新麦即将上市,当前处于接新前的小麦市场敏感期,各方面对新麦产量和新麦价格高度关注。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今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表示,总体看,目前小麦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弱势运行;新麦有望丰收,面积、单产和产量有望实现“三增”。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则表示,目前,今年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仓容、资金等能满足夏粮收购需要。

  小麦库存充实、市场供应充足、新麦丰收在望 

  小麦是我国两大口粮品种之一。王晓辉表示,当前我国小麦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可满足市场一年以上消费需求,保供稳市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市场供应来看,当前2020年产小麦、政策性小麦和进口小麦共同供应市场,其中政策性小麦竞价销售周度成交率已经低于5%,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据我们了解,目前部分农民和贸易商等主体仍持有2020年产小麦,完全可以满足面粉企业高品质小麦的加工需求。因前期储存小麦较多,个别面粉企业甚至也在销售小麦。”王晓辉说。

  此外,王晓辉还透露,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增加300万亩左右,结束了连续4年下降的局面;主产区一、二类苗比例大多超过90%,比上年同期提高5~10个百分点,丰收已有较好基础。新麦收获前只要不出现连阴雨天气,不发生大范围赤霉病,今年小麦将再获丰收,面积、单产和产量有望实现“三增”。

  从价格方面来看,2021年小麦市场价格总体呈现“先上涨,后高位弱势运行”的特征。为做好小麦保供稳市工作,目前为止,2021年政策性小麦交易规则进行了3次调整,对贸易企业和投机资本参与竞拍起到明显抑制作用。

  王晓辉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发挥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作用,加强对小麦市场价格的监测和趋势预判。同时,也希望各市场主体理性购粮,售粮主体适时出售手中粮食,共同维护小麦市场平稳运行。

  夏粮形势总体较好,收购准备基本就绪 

  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作为全年粮食收购的第一战,抓好夏粮收购十分重要。秦玉云介绍说,为了做好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从今年初就着手谋划,加强分析研判,调查了解形势,从3月份起派出多个工作组,赴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小麦和早籼稻主产省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夏粮生产、收购及市场形势,各地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调研。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夏粮生产基础较好,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夏粮产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行情较好,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积极性较高,预计夏粮市场化购销将较为活跃,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优质粮食工程的加快实施,各地也不断拓宽思路,探索出台了针对性政策举措。”秦玉云说。

  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专门召开全国夏季粮油收购工作视频会议,对夏粮收购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各地各有关企业紧紧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各项收购准备。山东、江苏、河南等主产省健全完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安徽、湖北、四川等主产省加快腾仓并库,由往年的“粮等仓”转为“仓等粮”。

  “目前,今年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仓容、资金等能满足夏粮收购需要。再过半个月左右,夏粮收购即将从南往北陆续展开,各地还将按照视频会议部署要求,对本地收购工作作出进一步细化安排。”秦玉云说。

  持续释放“大国粮仓”强监管信号 

  为了确保全国夏粮收购平稳有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局长钟海涛表示,将坚持夏粮收购市场全过程监管、全覆盖督导,并严肃查处粮食收购违法违规行为。

  “结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要开展的全国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收购期间违法违规行为案件查处力度,对不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压级压价、短斤缺两、违规收费、‘打白条’或不及时支付售粮款等违反条例规定、损害国家利益、坑害种粮农民利益的行为一律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钟海涛说。

  钟海涛还表示,对工作落实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释放“大国粮仓”强监管信号,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