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图片 > 娱乐 > 正文

《朗读者》:用真挚情感美好文字抚慰人心

        2018-05-12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近日,《朗读者》第二季回归荧屏。在上周末播出的首期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与作家贾平凹、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著名企业家宗庆后、守鹤人徐卓,一同带来一场以“初心”为主题的朗读。节目播出后,朗读者们的初心、他们朗读的文本都在网络上引起观众热议。不少观众认为,因为《朗读者》这个节目爱上朗读这种阅读方式,而节目制作人董卿则表示,希望《朗读者》能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

  策划:苏蕾

  撰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

  《朗读者》第二季首期以“初心”为主题朗读

  在观众的期盼中,去年大受欢迎的《朗读者》第二季终于在上周末回归荧屏,首期节目是以“初心”为主题的朗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生路上,每到重要的转折关口,很多人都会停下脚步,回想一路走来的那份“初心”,才能更坚定地继续走下去。《朗读者》也不忘回望“初心”。董卿表示,《朗读者》节目的初心很朴素,“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

  节目中的嘉宾们对“初心”也有着他们不同的理解。对姚明来说,初心是能够让更多人认同、让大家可以去模仿和喜欢的东西。姚明表示:“体育本身就是竞争,每个人的成功都淘汰了无数人,正是那些离开的人成就了我们,包括和我们竞争的对手。”姚明以一篇海明威的《天真的高贵》献给体育爱好者:“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对篮球的初心让姚明在NBA打下一片天地,而支撑薛其坤拿下无数科研成果的,也是他对科学最朴素的向往。2012年,薛其坤带领自己的团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全世界引发轰动。谈起科研的奇妙,薛其坤显得颇为兴奋,直言科研会让自己忘记时间、忘掉烦恼,薛其坤用《礼记·大学》节选致敬指引他们科研初心的前辈。

  从朗读形式到嘉宾读本选择均有变化

  除了延续上一季的温情色彩,看得出第二季的《朗读者》从朗读方式到嘉宾与读本等内容的选择上,都尝试做出改变。比如与第一季中规中矩的朗读不同,第二季中增加了双人、多人乃至跨时空阅读的形态。舞台上的薛其坤与清华物理系的十多名专家、学者跨越时空同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贾平凹的朗读环节,则变成了和他的朋友及读者们的朗读会。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董卿谈到嘉宾和读本的选择时曾表示,希望找到“有人格魅力、人文情怀”的嘉宾,而对于读本,“不同的嘉宾,标准不一样”。对于薛其坤选读文言文《礼记·大学》,董卿透露:“有人说太高深了一点,远离了普通观众。作为制作人,我怎么可能不考量这个问题?我一定会考虑,但最后,我认为它可以读。首先这个文本在整个文学史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和价值。其次,薛其坤(所代表)的现代科技创新和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脉之间有一种很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是不是我们《朗读者》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呢?”

  此外,嘉宾朗读《礼记·大学》和《真实的高贵》之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建委、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分别出镜,向大众简明扼要科普这些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和中国读者的贴近性何在。

  网友感慨被嘉宾的朴实本真感动

  虽然首期读本的选择上,并未出现通俗易懂和耳熟能详的篇章,甚至显得有些高深,但不少观众认为,读本“高而不冷”。

  节目播出后不久,相关美文也在网络广泛传播。有观众这样写道,“感受到快要被自己忘记的语文素养在慢慢回归。”有观众表示节目“让人沉静,给人反思,触人心怀;笑之坦然,动之心肺,流泪不伤”。

  即使是文言文,《大学》也给观众带来了感动,“《朗读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存在的意义,大抵在于映照自身,找寻初心,保持自我,寻找力量。薛其坤先生的开篇,长者侃侃而谈,幽默又风趣,追求科学带来的兴趣,这是他的初心、坚持、奋斗、理想,《大学》篇章的响起,穿越千年的震撼,君子之正风,泪流不止。一代代物理学家的简介略过,是传承,也是风气。”

  节目播出后不久,相关朗读片段涉及的美文也在网络广泛传播。有观众这样写道,“很感谢董卿坚持做了它,终于发现并捡起了自己丢失已久的东西,感受到快要被自己忘记的语文素养在一点一点地回归。”有观众盛赞节目,“让人沉静,给人反思,触人心怀;笑之坦然,动之心肺,流泪不伤。”

  还有网友认为:“嘉宾们来自各行业,无论是著名作家、学者、世界冠军还是环保工作者,个人部分的问答朴实本真,用故事本身感动人而不是煽情,非常符合这期的主题‘初心’。”“这些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对生命的感悟是厚重的。而且,这种厚重是通过平实的言语来表现的。因此,每次看《朗读者》都能让我这浮躁的内心稍微平静一些。”

  更多观众接受朗读、开始朗读

  “阅读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但朗读不是,现在的人们已经少有时间和精力会去停下来认真地将书本上的文字朗读出来。如今《朗读者》唤醒我们读书的意识。第一季的问世,激发了多少人回归书本的欲望,第二季卷土重来,文化底蕴更增,涉及书本更深,面向群体更广。”不少观众承认,因为受《朗读者》的影响,接受朗读并开始朗读。

  在众多学者、专家看来,《朗读者》的成功面世,让“阅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档节目唤醒了大众内心的朗读热望,也激活了普通老百姓通过读书提高修养的文化诉求。“朗读”成为一道靓丽的全民风景。

  “心中暗含千言万语,不如放声四海。”朗读,应成为属于每一个普通人打破孤独、体味人生的表达与分享。《朗读者》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3座城市设置了朗读亭,有人形容它是“城市中的一盏明灯”。即便24小时开放,亭外也常大排长龙。董卿认为,朗读亭让人们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在朗读亭里,无论职业、年龄,任何人都可以挑一段自己钟情的文字,在这个小小的静谧空间内深情诵读,“希望能让普通人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有这样一种传递情感的手段”。

  虽然只有2.5平方米和一段3分钟的朗读,朗读亭讲述了不少动人的故事,彰显着平凡人生的情感浓度。新一季节目开播前,朗读亭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有时为了一段几分钟的朗读,人们甚至需要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队,但这依然阻止不了大家体验朗读的热情。对此,董卿曾动情地表示:“我心心念念放不下这些观众们,我看到他们发来全国各地排队的照片,我期望着这天能好一点,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不要大雨倾盆,也不要烈日高照。你们爱我们的节目,不能让你们为了我们受苦。就这里有点遗憾,我们会在未来把朗读亭这部分素材重新剪辑成新的节目,让它在电视屏幕上、网络上能够传播。”

  董卿:真情实感最能打动观众

  谈到对朗读节目情有独钟的原因,董卿承认,她一直想做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19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先生读了巴金的《灯》,其中有一句‘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们做《朗读者》,就是希望在吃米、吃肉之外,能够给予一些精神的心灵的抚慰。”

  对于舞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朗读者,董卿表示,朗读的技巧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真情实感才是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朗读者》看似是邀请了各行各业有特殊成就、有特殊人生经历、有特殊人格魅力的人来到这个舞台上,但是在他们的背后,或者在他们讲述的后面是什么?是辽阔的、深邃的、纯粹的文学世界,没有人类最宝贵的文学的财富就没有《朗读者》这个节目。所以既然我们是从那里来的,我想在电视呈现之后,我们应该让他回归于文字,以白纸黑字的面貌再一次与所有热爱的观众和热爱阅读的读者见面。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

  在《朗读者》第二季开播前,董卿曾形容自己处于“最焦灼的状态”,但她认为:“我相信,如果拿出了百分之百诚意,大家还是能感受到的。其实《朗读者》第一季也是靠真诚打动了大家。你说真的每个人物都很完美吗?也未必。一以贯之的是诚恳、深厚和朴素的态度。”对于观众的肯定,董卿感慨:“我以为《朗读者》是孤独的孩子,没想到一出门就满天星光。”

注:凡非本网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媒体合作及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客服QQ:602612829
Copyright©2010-2020 www.qhdonline.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