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历史爱好者在“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走陵”活动(文物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对古代陵墓尤其是帝王陵墓的游历、考察活动)中,搜寻陕西咸阳唐崇陵陵区内的石刻残件,并将残件统一搬运至陵区摄像头监控范围内。随后,他们的这一行为引发争议,本月6日,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文物旅游局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帝王陵文化研究会”未在当地备案,“在我县进行的一切活动属违法行为。”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7日)调查发现,类似“帝王陵文化研究会”所组织的“走陵”活动近年来逐渐兴起,有些集体“走陵”需要参与者缴纳相当的费用。对此有专家表示,“走陵”如果得不到监管,那么对文物的安全而言是存在隐患的。应该加快旅游和历史文化融合,把“走陵人”变成守规矩的旅行者,这才是保护帝王陵墓等现有田野遗址的较好选择。
5月6日,本报报道了有历史爱好者参与“走陵”活动时挪动唐陵石刻残件一事。20多名历史爱好者于近日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泾阳县的唐崇陵陵区,收集散落的唐代石刻残件,并动手将这些残件集中搬到一处。对此,有人质疑,没有任何考古经验的历史爱好者挪动唐代石刻残件是违规违法的。而据先期调查显示,一个名为“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团体组织了此次活动,而参与此次活动需要每人缴纳活动费用1680元。泾阳县文物旅游局在6日下午发布的情况说明中称,他们发现“帝陵文化研究会”的招募通知后,“对该组织提出劝阻:该行为未经批准,不能擅自进行。之后,该消息被发布者删除。同时,我们加强了陵区日常巡查,未再发现可疑行为。”
据悉,本月2日“帝王陵文化研究”发布微博贴出了多张照片,自称这些照片是成员们在“走陵”时“为更好地保护文物,组织志愿者将崇陵石刻搬移”时拍的。对于这样的说法,泾阳县文物旅游局表示,此说法不属实。“4月30日、5月2日,我局组织多人全天对唐崇陵进行巡查,特别是西门的重点区域,并未发现有关组织的搬移活动。其次,由于历史原因,该山坡散落的石块较多,该组织发布图片中搬移的残片是否为石刻残片,还有待专家认定。”
说明中还称,泾阳县文物旅游局核实,该“帝王陵文化研究”组织未在泾阳县县民政局注册登记并备案,其调查行为也未经批准许可,“该组织在我县进行的一切活动属违法行为,对此,我局唐崇陵文管所对该组织的行为已向本辖区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据了解,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等地,分布着18座唐帝陵。在“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这次“走陵”活动中,除了唐崇陵,他们还去了唐丰陵等其他多座唐陵,而与唐代陵墓石刻的接触,也不仅仅发生在唐崇陵陵区内。
此前的5月2日晚,“帝王陵文化研究”就发微博称:“我们发现丰陵北门狮子头部露出地面,为了防止破坏,我们两人用土和树枝给埋上了,这次去只是刨开土看了下,有人激动,才炫耀夸张说考古。”
而作为并非考古专业人员的历史爱好者,是否有权利对唐代石刻进行这样的“防止破坏”活动,很多同样热爱历史的网友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但对于外界的种种质疑,“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组织者始终未作出回应。在微博里,他只是一直强调自己的行为是“保护文物”。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名为“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在最近几天被注销。
调查
收费“走陵”市场之乱
北青报记者昨日调查发现,类似“帝王陵文化研究会”这样以“走陵”为噱头的游学组织不在少数,其中拥有丰富地下文物的陕西是“走陵”游学活动的重点地区。在一家旅游公司的微信页面显示,2017年国庆期间就曾组织过陕西唐帝十八陵的游学活动。
这个为期8天的游学活动费用为每人3880元,不包括来回“大交通”费用。从这次游学的行程中,北青报记者看到“走陵”的范围包括泰陵、景陵、崇陵、乾陵等十八座唐帝陵墓,为突出“游学”性质,组织方安排了10场围绕唐代历史的讲座,由一位有着15年“走陵”经验的民间爱好者带队。
2017年8月,这家公司还组织过宋陵的游学项目,带队者是同一人。这个为期三天的游学项目费用为每人1480元,“走陵”范围包括宋太宗永熙陵、宋神宗永裕陵、宋哲宗永泰陵等8座宋代帝后陵墓。此外,该公司还组织过探访南朝石刻的游学项目,在其官网上的一篇游记中,一位参加过的游客写道:“拜访修安陵时已经天黑,我们决定刺激一下——夜探修安陵,摸黑徒步一公里深入陵区,夜间探陵别有一番滋味啊。”
随后北青报记者联系到这家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现阶段没有开类似“走陵”的文化团,但是如果客人有需要,他们可以专门定制旅行。“我们去的基本都是开放的景点,只是有好找不好找的区别。”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像南朝石刻大都分散在田间,没有当地人带的话,游客很难找到。
而在一个名为“探寻青铜陵墓汉阙”的游学项目中,组织方在2017年国庆期间安排为期7天的“走陵”之旅,“走陵”范围包括绵阳郪江汉墓、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墓、明蜀王陵、悼庄世子墓等陵墓,7天费用为每人3980元。
一位陕西民间“走陵”爱好者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陕西“走陵”有些混乱,个别非法组织“打着‘情怀’的口号,干赚钱的事”。他表示,自己之前和朋友自驾三天走了陕西境内的十座皇陵,每个人花费数百元。但类似“帝王陵研究会”这样组织的游学组织,费用则是1680元,还有3000元左右的高价团。更令他气愤的是,有的“走陵”组织随意搬动文物,“我一般就是看一看、拍个照,摸一下都是不行的,因为经常摸石刻,上面的花纹容易脱落。”
声音
把“走陵人”变成规范的旅行者
西安的“走陵”爱好者于先生说:“像唐陵这样的田野文物,一旦把他们‘圈起来’,就失去了该有的味道,保护这些田野文物,我觉得最重要的外围保护,加上历史爱好者的自我约束,还有就是法律法规的完善。”
泾阳县文物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唐陵陵区的占地面积一般都很大,动辄都是数百亩,而且有些是开山而建,所以不可能整个围起来,而且原则上也不会禁止参观者过来参观,“唐陵周边有很多石刻,体量比较大,都是在这里立了1000多年了,很多村民家的麦地都种在陵墓神道旁边,参观者也可以接近这些石刻。”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关中地区的18座唐陵中,目前仅有乾陵、昭陵还有桥陵进行了旅游开发,其他的唐陵都处于“野生”状态,不过当地文保部门一直都在对唐陵内的石刻等进行保护维修,例如加装防护栏、安装摄像头、整体扶正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有大量的田野遗迹散落在各处,尤其是山西、河南、陕西比较集中,而秦汉唐时期的帝王陵墓,更是主要集中在陕西。相对于其他,历史爱好者“走陵”的初衷和性质可能并不恶劣,但是带来的影响比较负面,“爱好者毕竟缺乏专业的培训,在搬动的过程中一旦损坏了石刻残件怎么办,有的爱好者也存在将小的石刻残件带回家的可能,这种行为一旦被模仿,会带来很多不可控的行为。”
张燕说,文物保护法要求就地保护而且要保护周边的生态,即使是破坏的东西也不能挪动,爱好者应该具有这种最基本的常识。张燕说:“把‘走陵人’变成守规矩的旅行者,既会让文物得到保护,也会让历史爱好者得到满足。”
 空姐乘滴滴遇害案嫌犯锁定 曾微信同事称司
空姐乘滴滴遇害案嫌犯锁定 曾微信同事称司 安迪流利英语获赞 黄圣依妈妈用英语带娃厉
安迪流利英语获赞 黄圣依妈妈用英语带娃厉 杨幂方斥《"诈捐门"隐情》严重失实 发律师
杨幂方斥《"诈捐门"隐情》严重失实 发律师 火爆!李易峰生日会门票秒光
火爆!李易峰生日会门票秒光 空姐乘网约车遇害案嫌犯被抓?河南网警辟谣
空姐乘网约车遇害案嫌犯被抓?河南网警辟谣 空姐遇害案嫌犯仍在使用支付宝 千百网友钓
空姐遇害案嫌犯仍在使用支付宝 千百网友钓 "滞销大爷"家里没滞销水果 原图拍摄者称要
"滞销大爷"家里没滞销水果 原图拍摄者称要 天气预报员上线!鹿晗穿雨衣晒照暖心提醒粉
天气预报员上线!鹿晗穿雨衣晒照暖心提醒粉 北京今年计划3万中学生进行学农教育
北京今年计划3万中学生进行学农教育 多个城市遭约谈 房地产调控压力持续
多个城市遭约谈 房地产调控压力持续 选专业跳不出“老一套”?同学,这些
选专业跳不出“老一套”?同学,这些 一季度电视剧乏善可陈 新时代呼唤新
一季度电视剧乏善可陈 新时代呼唤新 迅雷直播赵九儿 公益新方式引无数网
迅雷直播赵九儿 公益新方式引无数网 李小璐现身南京做公益 关爱之情温暖
李小璐现身南京做公益 关爱之情温暖 又搞事?岳云鹏雷佳音拼图battle再次
又搞事?岳云鹏雷佳音拼图battle再次 教育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大学生应
教育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大学生应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发现“返老还童”密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发现“返老还童”密 中国方案点亮世界之对外开放篇
中国方案点亮世界之对外开放篇 揭秘中国最先进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
揭秘中国最先进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